我算是悬疑作品的忠实拥趸。
每次看完一部优秀的悬疑作品,都有一种浑身脱力的感觉。原因无他,太烧脑、太刺激、太紧张。
(资料图片)
加之此类型的作品往往都题材偏沉重,看完时常会让人抑郁一阵子,因此每每看之前心里多少还是会有点压力。
但是!最近刚刷完的《消失的痕迹》可真是让我脑门上挂钥匙,开了眼界。
虽然类型上还是主打犯罪悬疑,但它节奏张弛有度、人物塑造丰满,最关键它所选取的案件并不复杂而且真实可信,追起剧来不会太过严肃烧脑,所以整个人都很轻松。
常看到有人用 " 电子榨菜 " 形容剧集和综艺,《消失的痕迹》就是我这段时间的 " 电子榨菜 "。初看并不是特别上头,但不知不觉,一口气就刷完了 32 集,也不觉得疲惫,而只剩追剧的舒畅。下饭,解闷,同时也与剧中角色一起完成了一次次沉浸式的情感体验。
不得不说,爱奇艺这次的做法颇具勇气,将新上架的作品一次性放出了全集,很少见,像是这位网友说的,简直配享太庙!
看之前我其实还蛮疑惑,质量到底是有多高敢有这样的底气?直至追完全集疑虑算是彻底打消。
《消失的痕迹》与大多以重案、要案为主,主打烧脑的罪案剧不同,它对于观众的关注度考验并没有那么强。
换句话说,它弱化了悬疑探案这一题材的烧脑输赢,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人物的塑造上面。恰恰是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部剧的观剧门槛,也提升了观众的追剧体验。
它的观感就好像细水般和婉写意,自然流畅不烧脑,好看舒服停不下来。简单来说就是,它可太适合下饭了!
如此观感与它的案件选取脱不开干系。没有选择奇案、悬案、大案,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更平民化、生活化的案子上,让故事看起来真实可信的同时,也使作品有了对社会现实的观照。
拿其中两个我印象最深的案子举例。
第一个案子,弑母案。
"弑母",单是这两个字摆出来,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都是禁忌般的存在。可当你再看到案件中母亲的情况,或许又能稍稍理解一些。
本案中被害母亲瘫痪在床,吃喝拉撒等一切日常都需要人照顾,又偏偏母亲性格刚烈,没有一个保姆愿意照顾她,所以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三个儿女身上。
俗语有云 " 久病床前无孝子 ",个中道理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可本案却并非观众想象那般是儿女不堪其扰结束了母亲的生命,最终抽丝剥茧之后的真相,实在令人唏嘘。
杀害母亲的凶手,并非是一直在床前照顾母亲甚至不惜辞去工作的大姐,而是平日里看起来憨厚老实母亲最宠的三弟。他的理由冠冕堂皇,想让母亲早日解脱。事实上却是他惦记上了母亲的房子,以用来支付他在外的巨额欠款。弑母一案,让我们看到了被金钱蒙蔽双眼的三弟,看到了自私冷血的老二,以及复杂真实让人感触良深的大姐。
我特别想多聊聊大姐这一人物。
大姐一出场就是一个满满负能量的角色,抱怨天抱怨地,嫌母亲难伺候、怪弟弟们不争气帮不上忙。
她嘴上不饶人,但却为了这个家全心全意做着一切。母亲是她一手照顾,二弟的工作是她忍受前夫的侮辱换来,分明通过监控看到是三弟做了一切,却只是默默拆去了监控,只为护弟弟周全。有一场戏,是大姐坐在母亲的灵牌前吃饭," 这平常都是做你跟你儿子爱吃的菜,今天终于可以做点我爱吃的菜了。"
看着监控下两个弟弟的 " 罪行 ",回想过去的种种,一贯重男轻女的母亲最终却选择将房子留给她 ······
这里不得不夸奖一下扮演大姐的演员王艺禅,将一位姐姐、女儿,用全部真心却换来假意的辛酸、委屈、不甘,刻画地入木三分。此前她在电视剧《人世间》中扮演的吴倩就因扎实的演技让我印象颇深,这一次在《消失的痕迹》中的表演再次让我折服。
导演没有像往常那般以弑母的 " 禽兽 " 作为本案重点,反倒是将镜头对准大姐,让观众看到为了撑起家庭,这个女性角色到底付出了多少。
说白了,导演的用意已经不是简单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判罪恶,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希望能借大姐一角,唤醒观众对于我们身边那个 " 大姐 " 一样的人珍视,让亲情的可贵展露无遗。
弑母案之后,另一个戳中我的案子是找弟案。
弟弟失踪十年之后终于找回,警察想上门提取弟弟的 DNA 以用来对照、销案,母亲却阻拦不让,并且和大女儿都一口咬定这就是他们失踪的孩子。全家唯一表现有些异样的,是精神方面有些问题的老二。
十年里,是老二一直在坚持四处找弟弟,哪怕他连话都说不明白,也在四处发传单、找警察。纵然连母亲和姐姐都快放弃了,老二却仍在坚持,仿佛他的生活就剩下了找弟弟。
如今虽然弟弟回来了,但好像和以前的他有些不一样,比如以前他是左撇子,现在却时常用右手吃饭,以前他是过敏体质,现在却敢吃花生、接触花粉 ······连警方都通过耳骨比对发现和当年的失踪孩子有些不一样,可为何母亲和姐姐却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踪的孩子呢?
必须要强调的是,本案的悬疑性并不是本剧最强的,随着剧情推进,我想已经有有不少观众能猜到答案,但同时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最后的真相。
虽然答案早已猜得八九不离十,可当真相真正摆到我面前时,还是难以接受。正是有着精神缺陷的老二,当年和弟弟玩游戏时,失手杀死了弟弟。所以母亲和姐姐才谎报弟弟失踪了,十年后分明知道是假弟弟为骗吃喝上门,也只能认其当弟。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
小儿子死后,母亲在院中种下了一株山茶花,让我想起了归有光那首纪念亡妻《项脊轩志》。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此中悲情,怎可为外人所道也。看完这个案子,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消失的痕迹》中的每个案件可谓都拍得极为流畅,时长恰到好处,完成度也相当不错。
除了以上两个案件外,重拾生活的希望却杀死了一个死人的保安队长;本以为是报复社会的催命女巫,到头来却是命运悲惨的黑天鹅舞者;还有杀害妻子却表示绝不后悔的丈夫 ······
每一个凶手看起来似乎都有他们各自的 " 理由 ",每一个案件的真相揭晓都带给人们无限思考。
《消失的痕迹》并不强化悬疑属性,但选取的每个案件却都有着对现实的思考,节奏得当,让人不自然就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追起来一集又一集。目前《消失的痕迹》豆瓣开分 7.0,对小成本剧集来说,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可见网友对它的质量也是颇为认可。
这个分数也充分说明了它的 " 电子榨菜 " 属性,它不是神作,或许经不起深挖细品,但它依然称得上好看和耐看。
当然了,以上所聊到的案件选取精妙只是它诸多的优点之一。其它诸如有血有肉的角色塑造、张弛有度的故事递进等都可圈可点。
尤其是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呈现出了群像式的细腻感,没有刻意去凸显女性力量,却处处展现出了女性影响力。
包括用最后一个案子为整部剧画上圆满句号的框架安排,也是让我感到最为惊喜的一个地方,可以这么说:《消失的痕迹》不吝让观众舒服到最后一刻。
随着剧情的推进,故事其实留了不少坑没有填。
比如精神病院失踪人士之谜、神秘记号的由来、女法医谷雨哥哥的身份、女警察白鹭的青梅竹马许一鸣殉职的真相,以及开头白鹭在海鲜摊苦等电话的原因等等。
眼看剩下没多少集了,我都要以为这些坑是填不上,准备吐槽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导演竟然用最后一个案子勾连种种,填上了此前所有的坑,让整部作品形成闭环。
一切疑惑全都在最后的案子中得到解答,为作品画上一个圆满到不能再圆满的句号。直至最后一刻,也依然对观众十分友好。
这种哪哪都满足了的感受谁懂啊!
可以说《消失的痕迹》是一部非常尊重观众也极为在乎观众的剧集,在当下这浮躁的影视环境,能冒出这样一部作品实在难得。它不把观众当傻子,还想着法要让观众感到舒服。
追剧时,我简直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流畅好看没有负担,不会太紧张更不会太疲惫。
如此上帝般的追剧体验,我不允许还有人没看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