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王怡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奠基石、是市场经济的护航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法治社会建设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虽任重道远,但行则必达。如何打通法治社会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发挥社区作为社会治理中神经末梢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党组织干部示范作用。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组织干部的言谈举止会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及时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公开宣传,起到带头学法和普法的效能;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做用法的模范,带头依法办事,多层次全方位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夯实社区法治建设基础。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应积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建设法治墙、开展法律政策宣传等方式,让法治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用得顺,将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真正送到群众身边、植根群众心里。此外,要充分发挥党员调解员和网格员来自基层、深入基层、熟悉民情的特点和优势,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全力化解社区矛盾隐患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以法治力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
多措并举,切实提升治理效能。要充分结合社区特点,聚焦法治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企业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健全守法诚信褒奖、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更好地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同时,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科学分析研判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广纳民智、尊重民意,让法治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