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域垃圾分类工作新闻发布会。泰安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了泰安市垃圾分类工作有关情况;相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垃圾分类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新期盼、提升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21日给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再次重申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对持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发出了有力号召。
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市城市管理局严格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强化主体责任,加大力度,优化措施,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域垃圾分类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明确目标任务和各部门责任清单。定期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场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形成互学互鉴、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对重点工作实时调度,加强指导动员,督促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落实落细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本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从2017年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泰安市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方案》《泰安市2023年全域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编制完成《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月调度和全域垃圾分类信息调度共享机制,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省、市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有关工作要求,定期调度各成员单位工作推进情况和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推动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市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列入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开展。同时,聘请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各县市区、功能区季度成效进行评价,结合日常检查和工作调度,切实发挥监督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调度督导和指导帮扶,各县(市、区)均制定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考核评价制度,结合地方实际,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一方面,加大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建设力度。截至今年6月底,在全市设置样式统一、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桶11万余个,垃圾分类房(亭)3000余处,配备各类转运、分类车1341辆,其中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运输车155辆,实行定时、定点收运、预约上门回收,建立“督导+引导”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全链条监管。另一方面,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座,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设计处理能力12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厂2座,设计处理能力400吨/日,危废处理厂2座、分拣中心(站)7处,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党建引领持续深入
坚持将垃圾分类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创新实施了“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城市治理新模式,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联动,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基层城市管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助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工作,成立12支由市城市管理局县级干部带队的城市管理服务队,建立14处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加强对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垃圾分类的指导帮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真正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
下一步,泰安市将继续强化组织领导,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全域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实施。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常态化实施“点线融合、四级贯通”工作,整合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力量下沉一线,与“红色物业”等工作相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带队,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办事处、企业、项目、社区,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持续调动市民群众关心分类、参与分类、监督分类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示范带动。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区)、示范街道(乡镇)、示范社区(村)和示范单位创建标准,持续打造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认真总结示范经验,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三是落实管理责任人制度。以《泰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抓手,督促各县市区压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指导各行业部门、物业服务企业,按照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加强设施配置,监督居民按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进行劝告制止,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