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交汇点讯 8月15日,记者见到扬中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大外科主任戴春时,他正疾步朝着住院部大楼走去:“正好有个会诊,还要麻烦你们先跟着去瞧一瞧。”
调取、查看病理报告,紧接着进病房查看、询问患者身体情况,再移步到科室医生办公室,一番交流下来,戴春有了判断。由于患者已经82岁,患者家属顾虑较多。察觉到这一情绪,戴春耐心解释并结合患者当前情况给出了两个治疗方案,讲明其中区别。在他笃定又详细地讲解下,患者家属的眉头逐渐舒展,表示全力配合医生诊治。
遇事沉着冷静、与人交流不疾不徐、叙事逻辑清晰明了,这源自戴春业务上的深厚功力和面对患者时的换位思考。
二十多年前,立志要做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戴春来到扬中市人民医院。当时该院正逐步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及阑尾切除手术,而一项“只要打几个眼就能解决大问题”的微创技术迅速引起了戴春的注意。自那以后,戴春的工作方向便与微创技术的发展紧紧相连,但凡有相关的学术会议、论文,他都如海绵吸水般去听、去看、去思考,再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一年又一年不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并带头在科室推技术、组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扬中市人民医院“微创”专科实现了传统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2D超高清腹腔镜到3D腹腔镜,“迷你”腔镜到腔镜“膜解剖”的升级突破,成为了镇江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微创手术占比达到了90%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荣誉令人振奋,但最动医者心的永远是患者的肯定。曾经有名83岁高龄的贲门腺癌患者需要做手术,家人慕名找到戴春。80岁是外科手术难度的一个分水岭,手术要想成功,必须跨越高龄机体功能差带来的手术高风险、麻醉高风险、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多重大山。凭借多年的经验,戴春组织胃肠MDT团队经过全面的术前讨论和准备,最终为患者实施了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的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第1天老人就能下床行走,第2天就可进食流质,并在术后10天顺利拆线。“原以为开这么大的刀要受不少罪,没想到刀口那么小,恢复得这么快,‘微创’真是了不得,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出院时,患者家人连连致谢。
“站在患者角度,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医生,把患者当朋友。”戴春说,医术很重要,但医德比医术更重要,医者懂得体谅患者,甚至把自己当作患者,才能帮助更多患者重获生机,才能更好地做一个医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飞 通讯员 匡雪莲 冯敏 包丽娟
编辑: 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