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卓谦 张若楠 民主与法制时报
记者|李卓谦 张若楠
【资料图】
责编|张晶
正文共3446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惩罚与改造罪犯是监狱承担的主要任务,但对罪犯实施改造、使之成为守法公民是监狱和社会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监狱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十分重要。2021年以来,坐落于济北平原黄河之滨的山东省济滕监狱积极聚拢吸纳社会力量,探索“5+1”社会帮教工作模式,以监狱为牵引,充分利用罪犯家庭、学校、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级司法部门等5个主体的社会力量教育改造罪犯,将亲情帮教、社会帮教与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有机融合,助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造工作,形成教育改造合力,促进犯罪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架起了一座连接高墙内外的“民心桥”。
据介绍,自1984年建狱以来,济滕监狱已连续39年保持无罪犯脱逃的最长安全周期,连续25年保持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22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监狱先进集体”。
点亮心愿,亲情帮教促进改造
在“5+1”社会帮教工作开展之初,济滕监狱先以本地籍罪犯作为试点对象,与罪犯家属、罪犯子女所在学校、市司法局等签订“5+1”服刑人员帮教工作协议(以下简称“帮教协议”),随后逐渐扩大帮教范围,组织社会帮教工作小组前往省内省外多个地区签订帮教协议。据介绍,目前济滕监狱已累计走访罪犯家庭120余人次,足迹遍及省内多个地市以及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多个省份。
翻开济滕监狱同罪犯家属签订的“帮教协议”,13条监狱职责赫然在列:“监狱每年向罪犯家属寄发公开信,通报当年罪犯的改造情况、奖惩情况”“监狱定期帮助积极改造的罪犯实现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等方面的微心愿,及时满足罪犯的亲情需求,稳固家庭关系”“监狱通过向罪犯家属播放罪犯在狱中改造视频、向罪犯播放所拍摄家中生活场景视频等形式,让家人放心,让罪犯安心改造”……
此外,帮教协议中还明确规定了罪犯家属需要履行的职责,如“定期与罪犯发信息、写信或者来狱探访,不断从情与法、责任与担当、希望与寄托等方面鼓励罪犯,配合监狱做好教育改造工作”“根据监狱邀请积极到狱内开展亲情帮教工作”等。
济滕监狱副监狱长杨传启告诉记者,“绝大部分罪犯其实都对家庭、亲人怀有愧疚,也渴望得到亲情的慰藉。给孩子送个生日蛋糕、为母亲买副老花镜、给妻子送束鲜花,这些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对于高墙内的服刑人员来说,一度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为了充分发挥亲情支持在教育改造中的重要力量,济滕监狱积极开展罪犯“微心愿”活动。由各监区参照罪犯日常改造表现,优先选取改造积极且确需帮助的罪犯,让其写下个人“微心愿”并悬挂在监区“微心愿”墙上。罪犯点亮心愿后,监区干警将认领罪犯的“微心愿”,对于那些没有被认领的“微心愿”,监狱会根据其实现的难易程度,定期在全狱推送,全狱干警均可认领,由教育改造科定期观测各监区罪犯“微心愿”的实现进度,集思广益为罪犯实现“微心愿”。
“‘微心愿’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让罪犯获得了亲属的谅解和包容,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中也得到了更加积极的改造信心和决心。”杨传启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监狱内的服刑人员也不例外。在春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特殊时间节点,济滕监狱会组织改造表现突出的罪犯参加“我为亲人做新衣”活动,利用在监狱学到的缝纫技术,亲手为亲人缝制新衣。参与现场亲情帮教的亲属可以直接带走,或由监狱以家中走访、邮寄快递的方式送至亲属手中。“做新衣”活动既满足了罪犯的心愿,也让亲属分享到罪犯的劳动改造成果,架起罪犯与亲人沟通的桥梁。疫情防控期间,监狱亲情会见被迫暂停,济滕监狱出资近15万元,为800余名罪犯的亲属快递了信件和礼品,一封封感人肺腑的家书飞越高墙,连接起高墙内外的深深思念。
扶危济困,解决罪犯现实难题
罪犯入狱接受改造教育,经常面临老人无人照顾,子女无人抚养的难题。正在济滕监狱服刑的孙某未婚育有一子,但因为户口问题,孩子虽已到了上学的年纪却无法入学,孙某对此感到十分无助与愧疚。济滕监狱了解到这一情况,积极与孙某家乡的村委会、学校、镇政府、市司法局等单位沟通协调,特事特办,群策群力,解决了孩子的落户问题,并让孩子顺利入学读书。
面对服刑人员子女无法入学、老人无人赡养等困难情况,济滕监狱联合学校、村(社区)、乡镇(街道)的力量共同解决服刑人员家属的生活问题。监狱与15所学校签订了帮教协议,由学校切实保障服刑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建立基本信息台账,准确掌握服刑人员子女数量、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引导服刑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此外,根据帮教协议的要求,村(社区)、乡镇(街道)会定期到罪犯家中走访调查,及时了解罪犯家庭是否存在经济困难,并积极协助申请社会救助金,保障罪犯家属生活。对于特别困难、符合社会救助条件或者子女面临失学的家庭,由监狱联系当地政府予以救助;对于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由监狱协调当地政府审核认定,由民政部门予以救助。济滕监狱目前已先后帮助解决了13名服刑人员子女落户、入学问题,并帮助9个有困难的罪犯家庭纳入低保。
对于走出高墙的刑释人员而言,如何拥有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法公民是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济滕监狱积极开展定向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并通过监狱开放日开展就业推介,邀请人社部门对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进行就业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为他们提前储备社会生存技能。
除此之外,济滕监狱还组织社会爱心企业在狱内进行招聘,签订就业协议,帮助罪犯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服刑结束后,乡镇(街道)会定期调查走访刑满释放人员,协助他们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刑满释放的陈某出狱后一直没能顺利就业,于是便产生了创业的念头。考虑到陈某在服刑期间改造态度积极,练就了过硬的皮具加工、箱包制作技术,刑满释放后,监狱一直对他进行跟踪帮教,得知陈某遇到了创业难题,监狱主动出面为陈某联系厂房,并为其提供租金优惠的设备,为陈某节省了不少创业成本。
为了鼓励想要创业的刑满释放人员,济滕监狱专门研究制定了“三送一协调”的帮扶方案。杨传启介绍,“对于陈某这种情况,监狱一是要送技术,派出监狱聘请的技术员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员工掌握了技术的基础上再组织生产;二是要送设备,由劳动改造部门捐助急需设备,打破制约生产的瓶颈;三是要送订单,为刑满释放人员介绍长期和监狱企业保持合作的优质客户,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稳定订单资源。此外,监狱还会出面协调厂房,为其提供最优惠的价格租用设备。”
据介绍,在济滕监狱悉心帮扶下,陈某公司的年产值目前已达千万元,还吸纳了当地百余名员工就业,为乡镇增加了财政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公司”。
以文化人,墨子书香飘满济滕
倡导“兼爱”“非攻”的墨子有一句名言:“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这与济滕监狱对罪犯进行社会化再改造、引导罪犯内心向善的理念不谋而合。
据介绍,济滕监狱2021年搬迁至济南市,此前30余年都驻扎于墨子纪念馆所在地——滕州。在墨子文化的浸润下,济滕监狱形成了以墨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改造品牌——“学墨家经典,育社会新人”。
秉持着“以天下为己任,立志兴利除害”的教育指导思想,济滕监狱建设了兼爱广场、墨子荷花池、文化书页、墨子文化长廊、墨子典故雕塑、墨学文化亭等一批文化项目,在干警队伍和罪犯中,“学墨育警、学墨育人”已蔚然成风。
此外,监狱还编印了《走进墨子》《墨子思想与罪犯教育改造三字文》《墨子思想新解100则》《墨子思想与罪犯教育改造》等系列读物,并组织罪犯吟诵《墨子思想与罪犯教育改造三字文》,编导排演墨子健身操、“感悟关爱,励志新生”感恩舞蹈等,教育罪犯牢记墨子名言,做到知其意、明其理、见其行。
杨传启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墨香文化扑面而来的文化狱园,引导罪犯增强‘兼爱’意识,将墨学思想融入改造日常,促使罪犯深刻理解感悟墨子思想的精髓,濡染心灵,矫治思想,使罪犯改造得到动力,新生充满希望。”
济滕监狱内还有一家特殊的新华书店——正德书屋。据介绍,正德书屋由济滕监狱和新华书店联合开设,会定期向罪犯开放,鼓励有条件的罪犯购买图书,并倡导服刑人员之间共享阅读。改造表现突出的罪犯只需1元即可购买图书,在满足罪犯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有效激励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主动性。
据了解,济滕监狱还将进一步丰富完善监区文化的特色品牌,引入社会资源帮助组建罪犯文化演出团队,进一步开放狱内图书室等文化场所,不断拓展社会帮教文化内容,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原标题:《民心桥连接高墙内外 “兼爱”情教化人心 山东省济滕监狱探索“5+1”社会帮教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