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资料图)
公司公告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46.3 亿元,同比+64.7%,归母净利3.8 亿元,同比+124.2%,扣非归母净利3.8 亿元,同比+130.9%,位于业绩预告上限。其中,2023Q2 实现营业收入24.6 亿元,同比+85.9%,环比+13.2%,归母净利2.2 亿元,同比+166.5%,环比+47.4%,扣非归母净利2.3 亿元,同比+172.6%,环比+51.7%。
分析判断:
业绩高速成长 订单持续放量
收入端:公司2023H1 营收46.3 亿元,同比+64.7%,其中2023Q2 营收24.6 亿元,同比+85.9%,环比+13.2%,分产品看:2023H1 仪表板总成收入30.1 亿元,同比+64.3%,顶置文件柜总成收入0.5 亿元,同比+55.9%,门内护板总成收入7.8亿元,同比+47.1%,立柱护板总成收入0.4 亿元,同比+2.7%,保险杠总成0.3 亿元,同比+50.1%,流水槽盖板总成270.2 万元,同比7.9%,其他1.8 亿元,同比+67.2%。公司仪表板总成业务驱动营收增长,其余乘商用内饰件业务营收稳健向上,根据公司公告,我们判断主要受益于公司不断拓展新能源项目,实现更多新能源车型配套,新业务取得进展良好,获得部分新车型项目仪表板、副仪表板等重点产品的定点开发和制造,公司客户订单持续放量。
费用端:公司2023H1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4.6%、4.4%、-1.3%,分别同比-0.1pct、-0.3pct、-0.7pct、-1.4pct;其中2023Q2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4.4%、4.0%、-2.2%,分别同比-0.1pct、-0.4pct、-1.2pct、-1.7pct,分别环比+0.0pct、-0.4pct、-0.9pct、-1.8pct;我们判断销管研费用率下降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提升,财务费用则主要受益于汇兑收益。
利润端:公司2023H1 毛利率19.9%,同比+0.6pct,其中2023Q2 毛利率19.9%,同比+1.0pct,环比+0.1pct,我们判断毛利率同环比提升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提升。2023H1 归母净利3.8 亿元,同比+124.2%,其中2023Q2 归母净利2.2 亿元,同比+166.5%,环比+47.4%,对应2023H1 归母净利率8.1%,同比+2.2pct,对应2023Q2 归母净利率9.1%,同比+2.8pct,环比+2.1pct。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判断主要受益于公司大力推行精益化管理,叠加降本增效控费有序推进,叠加汇兑收益,预计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乘用车:横向拓品类 市占率稳步向上
客户+: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彰显竞争实力,有望随特斯拉不断成长,实现量价利齐升,此外还拓展理想汽车、比亚迪、广汽新能源、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新能源车型,并取得蔚来、极氪、合创等新势力品牌项目定点,新能源驱动高成长。
产品+:公司从内饰件(主副仪表板、门板、立柱等)逐步拓展到外饰件(保险杠、塑料尾门等),单车配套价值有望过万元,同时公司前瞻性布局碳纤维材料,外饰加速拓展。
2020/2021/2022 年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市占率稳步提升,分别达5.59%/8.69%/13.95%。中长期看,全球车企降本压力加大下,内外饰进口替代加速,根据我们测算,全球内外饰市场规模达万亿元,我们判断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抢占份额。
产业布局:公司积极进行基地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2023H1,公司新建常州外饰公司、对外投资设立参股公司纬恩复材,以满足未来现有客户新增车型及潜在客户的汽车饰件配套需求,加码未来订单,前瞻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响应能力。
商用车:底部向上可期 拓品类+全球化提份额公司的商用车客户主要包括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我们预计配套份额达60%以上,未来将通过拓品类、借重卡升级换代之际加速渗透其他客户并实现全球配套等方式实现份额的持续提升。短期看,我们判断随着疫后经济修复,重卡销量有望周期向上,预计2023 年较高毛利率的商用车内饰业务有望实现回升,贡献增量。此外,2023 年2 月,公司拟向墨西哥新泉增加投资5,000 万美元,进一步扩充产能,全球化进展加速。
投资建议
新势力供应链+自主品牌供应链,进口替代剑指全球内饰龙头:公司积极拥抱新能源,逐步拓展特斯拉、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客户,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市占率的加速提升。考虑到公司业务加速突破及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驱动利润率提升,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5 年营收为102.9/143.5/176.1 亿元不变,归母净利为8.3/12.5/16.0亿元,EPS 为1.70/2.57/3.28 元,对应2023 年8 月30 日收盘价53.50 元PE 31/21/1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情况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