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月29日讯(记者 曾乐) 今日(8月29日)晚间,天合光能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实现营收493.84亿元,同比增长38.21%;净利润35.40亿元,同比增长178.88%。
(相关资料图)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天合光能表示,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与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其中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占比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得益于其上游硅片产能逐步释放,产品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合光能净利润为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据此计算,公司今年二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144.05%,环比增长0.23%。
天合光能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含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含系统产品、电站业务)、智慧能源(含储能解决方案、光伏发电及运维、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等业务)三大板块。
出货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7GW;支架业务实现出货3.3GW。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
从业务进展来看,电池方面,在今年5月的SNEC上,天合光能发布了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通过选择性发射极、背平面微结构反射器、高掺杂低复合TOPCon结构等技术应用,可提升电池转化效率。根据半年报披露,该公司当前N型i-TOPCon电池最高量产线平均效率达25.8%。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开发的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实验室电池效率超31%。
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天合光能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叠加其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该公司至尊N型700W+组件实现量产。
储能方面,其中,天合光能已完成市场主流280Ah电芯产品的开发,常温循环寿命超12000次70%SOH,已投入量产;并完成耐受高温环境的第一代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定制化开发。
当前,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大规模新产能投放,主要围绕多晶硅、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展开,淘汰低效率与高成本的老产能,加速行业整合。
报告期内,天合光能投入建设一体化产能。其中,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青海基地一期20GW N型拉晶项目陆续投产,实现向N型产业链上游延伸。
天合光能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基地包括:江苏宿迁、江苏盐城、江苏淮安、江苏常州、浙江义乌、青海西宁和内蒙古等地。其中,该公司安徽滁州和江苏盐城基地正加速建设并陆续投产。
近年来,不少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新建产能并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天合光能海外主要生产基地则包括越南、泰国基地,其境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
天合光能方面表示,预计2023年底储能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达12GWh产能,2024年二季度末达25GWh产能。
整体来看,该公司预计到2023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可分别达50GW、75GW、95GW,其中N型i-TOPCon电池片产能将达40GW。
对于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近日在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企业通过垂直一体化构建了更加一体化的体系。但一个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环节都做得很好,大不见得是强,应该更好地与具有产业链优势的相关方合作,优势互补。”
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研发投入为26.78亿元,同比增长24.44%,占营业收入5.42%;上半年该公司新增专利申请505件,发明2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