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人吃豆橛子时的为难表情be like ↑↑↑
眼瞅着暑假只剩下最后几天,现在互联网上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只有两群人。
一群是家长,家里的神兽不论小学还是大学,总归是要去上学了。
(相关资料图)
而另一群,是山东人。
因为他们终于要摆脱被豆橛子统治的暑假地狱了!
via @吴迪
过去的两个月里,山东人民仿佛集体进入了一个名为“豆橛子之省”的规则怪谈。
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就必须遵循一条规则——
“吃掉咱妈端上桌的所有豆橛子。”
无数山东人已经断断续续,连吃了一两个月的豆橛。
via @猴得煌
豆橛子,即山东话里的豆角。
更准确点的说,每年夏天折磨起山东人的是口感偏硬的长豆角,有的地方叫豇豆。
中国人吃菜就爱图个时令新鲜,春天吃笋秋天吃蟹,什么菜正上市就吃啥,饮食习惯顺应自然节气。
这原本是个挑不出毛病的好习俗。
直到山东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夏日本命应季蔬菜是那一上市就卖三个月的豆橛子。
via @优优
作为国内蔬菜第一大省,山东是各式豆角的重要产地。
多感人,他们为全国供应蔬菜,却把豆橛子和地蛋(山东话里的土豆)留给了自己。
豆橛子这道菜吧,根据品种的不同,早的六月底就能上市,晚的能撑到九月初。
直接给山东人包圆了美妙的夏天:
吃完绿豆橛吃红豆橛、吃完长的又吃短豆橛,吃完了短的还有半长不短的版本,任君选择。
早上炒豆角,中午豆角炒鸡蛋,下午豆角焖面,隔天继续豆角炒肉,豆角炒蛋,豆角焖地蛋……
就这样连吃几天,一打开冰箱依旧能看到绿色倩影。
让人忍不住怀疑,这豆撅子是不是背着我们在冰箱里偷偷繁衍。
你在这头吃,它在里头长。
不然怎么吃上十天半个月后,这玩意儿依旧满满当当?
via @优优
山东人不是嫌豆橛子难吃,只是再好吃的东西、一连吃上两个月都得疯狂。
就连山东的狗,看到豆橛子都不肯把嘴张。
via @优优
每一个与豆橛子相爱相杀的山东人,尤其是家里或亲戚种了豆角的山东人,到了都会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加油啊山东朋友们,吃完这轮豆橛子,还有下一轮蔬菜风暴正在朝你们招手。
豆橛子的时代快要过去,但大白菜与萝卜的时代正在降临!
首先与豆橛子情同初恋:“呦是刚上市的豆橛子,整个菜市场就属它最脆最新鲜。”
然后与豆橛子七年之痒:“咱们已经吃了一周的豆角,这一成不变的生活过不下去辽。”
最后与豆橛子离婚冷静期:“我需要去一个没有豆橛子的城市,去治愈受了轻伤的自己。”
via @阿健欢乐多
从此哪怕不用再吃豆橛子,看到它时都会产生本能的厌恶。
有网友本来在好好做菜,拍视频给大家介绍今天吃茄子、西葫芦……
结果发现台面角落有一根漏网之豆橛子,下意识地抓起它就大喊:“滚!”
还记得一两个月前网上讨论“中国各省有各自的省饭”,大家各自提名本省日常吃最多的食物。
江苏人举例顿顿都有的毛豆,广东人想到的是腊肠饭。
那时山东人派出参赛的,还是相对保守稳妥的选手——山东大煎饼。
via @食不果腹的老姐姐
这话题倘若晚一两个月出现,大煎饼根本拿不下山东省省饭的出道位。
经历过连吃两个月的洗礼,准保可怜的山东朋友一提吃饭脑海中瞬间蹦出一些绿色的画面,哪里还会提名大煎饼。
可能外省的朋友会好奇:既然吃不完、不想吃,少买点豆角不行吗?
答曰:不行。
因为豆橛子来与不来的权利,从来就不握在会上网吐槽的年轻人手中,而是爸妈爷姥们手里。
父辈们更喜欢顺应时节、习惯性地购买本土时令蔬菜,于是哪怕年轻人已经快吃吐了,他们依旧可能执着每日推出夏日多巴胺绿色菜系:
全是豆橛子
via @优优
占领山东人餐桌的豆橛子,来源无非就三种:外头买的、自家种的、亲戚家送的。
这仨来源,本质上只有从超市菜场买是可控的。
via @要相亲上岸啊(许愿)
经过现代化培育的豆角算得上是高产量蔬菜,品种不同、平均亩产量约为4000斤到6000多斤不等。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哪怕你只是在阳台上找俩大花盆养豆橛子,结出的量都足够普通人家吃上几顿。
更不用谈放在小院、小菜地里养出的豆角,吃完一茬还有一茬,子孙后台无穷尽也。
因此,一旦往地里种上了苗,最终能结出多少豆角就不是ruen能决定的了。
最后要吃多久的豆橛子,也就不是ruen能掌控的了。
via @优优
在豆橛子收获期间,不要相信山东爸妈任何一句“明天就改善伙食”的承诺。
因为爸妈们所理解的改善伙食,很可能只是换个新品种的豆橛子。
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山东已经连续几年蔬菜产量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蔬菜产量高达8800多万吨,种类丰富。
如今物流行业发达,超市、菜市场里能汇集全国各地的蔬菜,完全不是种类匮乏的问题。
就像江苏一到夏天爱吃毛豆,不可能是因为夏天只有毛豆。
很多时候,一个地域的饮食习惯早在几代人之前就已经成型。
人们走进超市后,哪怕现代物流提供了多种蔬菜可供挑选,图省事的情况下,也往往更容易选择自己从小吃惯了、熟悉了的菜。
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豆橛子”,大家谁也别笑谁。
像是作为豆角主产地山河四省,其实没一个能逃过豆橛子洗礼,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河南一家动物园里,连熊都在吃豆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