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许多大学生将练车视为假日“必修课”,认为这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献给自己的“成人礼”。可当真正迈进驾校的大门,现实并非预期的“美好”:除了面对风吹日晒带来的皮肉之苦,有时还要承受一些心理打击——教练的“狂风暴雨”式教学。记者采访了多位在暑假学车的大学生,当回想起教练的“毒舌”,大多数人心有余悸。一些年轻人发问:“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8月29日中青报·中青在线)
对于许多人来讲,学车经历犹如一场噩梦,练车难、考证难也就罢了,最主要是受不了教练的“毒舌”。以前,学员为拿到驾照,往往忍气吞声,助长了某些教练的嚣张气焰,使得“狂风暴雨”式教学成为行业潜规则。可如今,个性张扬的00后年轻人,不愿再忍受,开始采取反抗、维权等方式,对驾校进行“整顿”了。显然,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消费意识觉醒,学员对驾校有了更高的要求,驾培行业需要做出新的转变。
很多人在回忆学车时,都忍不住要吐槽教练,认为自己是消费者,花钱学车还要挨骂,实在是不值得。确实如此,驾培本身是服务行业,为消费者提供驾驶技术培训、考驾照等服务,本该遵循服务业的规则,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这才是正常的市场。然而,在现实中却反过来了,花钱学车的消费者,不仅未能享受到“上帝”的待遇,反而经常遭到教练辱骂,甚至于骚扰、非礼等,真是岂有此理!
部分教练的教学能力、综合素养较差,习惯于“毒舌”和“狂风暴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和关爱,对于学员的错误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和责骂,出发点是加快教学进度,希望学员能够快速掌握驾驶技能,驾考合格,并在驾驶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应变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太落后,不仅会破坏教学氛围,干扰学员情绪,影响正常学习进度,还可能伤害到学员的自尊心和信心,诱发矛盾冲突,实则并不可取。
此类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暴露出当前驾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教练缺乏有效约束,导致一些教练在工作中行为失当。教练责骂学员,不仅会损害学员的消费权益,更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部分教练的“越界不轨”行为,甚至侵犯了学员人身权利,涉嫌违法犯罪。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普遍存在,引发广大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整个驾培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行业发展。
花钱学车还挨骂的反常现象,已经到了必须加以解决的时候。驾校应加强对教练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教练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由“拼价格”转为“拼服务”。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学员可及时反馈、投诉教练的不当行为,并得到合理的解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驾培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练的不当行为依法惩处,严重者可施以行业禁入。如此,在多方努力下,共同推动驾培行业升级进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服务,让学员轻松快乐地学车。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