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胫束综合征(ITBFS)是在运动者中普遍存在的膝损伤类型,在跑步或骑自行车爱好者中尤为常见,所以也被称为跑步者膝。
(相关资料图)
最常见的症状是膝外侧疼痛,这是由于反复屈伸膝关节的活动会导致远端髂胫束反复摩擦股骨外上踝所引起炎症,并产生一种弥散性的膝外侧疼痛。
很多跑步爱好者表示疼痛一般在出现在2~4 千米之间的时候。
当我们单脚站立时,人体会激活侧向吊索系统,包括同侧的臀中肌、臀小肌、髋内收肌以及对侧腰方肌,这有助于在额状面稳定脊柱和髋关节,同时也是骨盆和躯干整体稳定的必要因素。
而已知在步态周期中,支撑期占比大约在60%~70%,且为单腿支撑。
如果髋内收肌是紧张缩短的状态,作为拮抗肌群的髋外展肌——臀中肌会通过交互抑制被延展,所以肌力减弱。为了维持骨盆在额状面的稳定,作为协同髋外展的阔筋膜张肌就会介入,代偿完成臀中肌的功能。此时髂胫束张力增加,就会因为膝关节外侧,即股骨外上髁部位发生摩擦。
Fredericson 等人(2000)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臀中肌肌力弱是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的一个影响因素,并证实力量强化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者在一组已受伤的男性和女性受试者中测量了臀部外展肌的力量,并与未受伤的一侧进行对比,臀中肌的力量受伤侧比未受伤侧平均低2%。经过6周的训练,女性的髋外展肌力矩平均提高%,男性提高%;在24名受伤的运动员中,有22 人能够恢复到无痛跑步的状态。最重要的是,在6个月的跟进调查中,受试者没有出现损伤复发的情况。
Fredericson, M., et al. (2000). Hip abductor weakness in distance runners with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10(3), 169-175.
此外,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都与骼胫束连接,并在步态周期的支撑期负责稳定下肢。当臀大肌被抑制时,阔筋膜张肌将不受抑制,这将在股骨外上髁上又产生一个对髂胫束向前的拉力,同样可能会引起髂胫束综合征。
当然,除了臀肌的薄弱外,错误的跑姿、核心稳定性不足、没有选择合适的跑鞋、跑步的地形因素以及跑量陡增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髂胫束综合征。
常见的髂胫束综合征的康复计划一般包含以下三个阶段:
前期阶段:
疼痛管理:使用冰敷或冷疗方法减轻疼痛和炎症。
休息和活动限制:避免过多运动,导致疼痛加剧的动作,减少对髂胫束的过度刺激。
柔韧性训练:下肢相关肌肉的柔性训练,比如阔筋膜张肌、髋屈肌等紧张肌肉的拉伸和放松。
肌力训练:无痛前提下的肌肉强化练习,重点放在臀部外展肌群的训练上,以改善力量平衡。
中期阶段:
渐进性恢复活动:逐渐引入低强度、低冲击性的运动,如水中运动、自行车训练等,以促进康复和适应。
功能性训练:进行具体的功能性训练,包括髋关节和下肢的稳定性、平衡和控制练习,以提高运动技能和预防复发。
跑步技术改善:通过技术指导和跑步姿势的调整,减少对髂胫束的过度压力和摩擦。
持续肌力训练:继续进行肌肉强化练习,逐渐增加负荷和复杂性,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后期阶段:
逐渐恢复运动强度: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包括跑步、跳跃和侧向移动等活动。
运动控制和预防:重点放在提高髋关节和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以减少不稳定性和再次受伤的风险。
功能性训练和运动整合:将康复训练与具体的运动技能整合,例如跑步、足球或其他运动项目的模拟训练。
持续康复维护:继续进行肌肉强化、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以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关视频参考:
跑步拖地?步态异常?该学会激活臀中肌了
跑步、深蹲后膝盖外侧疼痛,如何缓解髂胫束综合征
膝痛练臀?没错!激活臀肌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并消除疼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