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离场、特斯拉国产车型降价、燃油车打响“价格战”,2023年一季度汽车行业风波不断,竞争加剧之下,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市场表现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2022年销量前十的造车新势力中,目前仅有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发布了完整的财报,极氪基础业绩指标在吉利汽车财报中稍有提及。新势力销量冠军埃安、亚军哪吒以及榜单中的AITO、创维、岚图尚未公布相关财务数据。
(资料图)
得益于销量的提升,各家公司营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蔚来营收冲向500亿元,极氪营收同比涨超十倍。但与此同时,毛利率下降、净利尚未转正的困境仍待破局。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由蓝海转向红海,稳定市场份额、实现降本增效、发力自研技术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亟待发力的关键点。
蔚来营收领先,理想毛利率居首
在已披露营收的5家企业中,2022年,蔚来以492.7亿元的营收领先,营收同比增幅约为36.3%;理想、极氪、小鹏、零跑分别实现营收452.9亿、317.9亿、268.6亿及1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7%、1008.3%、27.9%及295.4%。
造车新势力营收对比(蓝鲸汽车制图)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22年造车新势力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曾表示,毛利水平是支撑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毛利率)20个点。”
2022年,理想以19.4%的整体毛利率领跑“蔚小理”,虽出现1.9个百分点的降低,但仍接近李想提出的20%健康标准;小鹏整体毛利率同比减少1个百分点至11.5%,仅次于理想;蔚来整体毛利率降幅最大,年内减少8.5个百分点至10.4%。
除磷酸锂价格攀升影响外,期内新老车型换代,售价较低的“775”系列(ES7、ET7、ET5)取代“866”车型(ES8、ES6、EC6)成为销量主力,也是蔚来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2023年公司销量目标较2022年翻倍,这将有利于毛利率提升。为实现销量目标,蔚来将在二季度蔚来交付四款新车,其中ES6是最重要的车型,毛利率在所有车型中最高;第五款新车将于7月开始交付。
造车新势力毛利率对比,其中零跑仅公布了整体毛利率(蓝鲸汽车制图)
刨除其他业务带来的营收,理想、蔚来、小鹏的整车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1%、13.7%及9.4%,同比分别降低1.5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及2.1个百分点。
可以直观地看到,2022年,理想、小鹏的整车业务毛利率略低于其整体毛利率,蔚来则刚好相反。换言之,理想、小鹏的服务及其他业务可实现为整车业务输血,而以服务见长的蔚来,在布局充电桩、完善售后服务以提高服务力的同时,服务成本的增加也影响了毛利水平的提升。
对比“蔚小理”,2022年,零跑的毛利率虽然较2021年的-44.3%实现大幅提升,达到-15.4%,但仍未转正。零跑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提升主要因为公司产品组合变化,新车平均售价有所提升,且每辆电动汽车的平均制造成本占平均售价的百分比有所下降。
2023年,“降本增效”或将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决胜因素。在年初碳酸锂价格回调的重要利好下,造车新势力如何发力降本值得关注。
研发投入增长,新势力追求长期竞争力
当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技术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研发支出增长的一端连着长期竞争力的提升,另一端确是企业短期盈利能力的降低。
2022年,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净亏损分别约20.3亿元、144.37亿元、91.4亿元及5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2.1%、259.4%、87.9%及79.5%,仍在向净利转正发力。按照净亏损额除以总销量的方法粗略计算,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的单车净亏损分别约为1.5万、11.8万、7.6万及4.6万元。
其中,蔚来的研发投入最高,达到108.36亿元,同比增长136.0%,约占营收的22%。理想、小鹏、零跑在年内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7.8亿元、52.1亿元、1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26.8%、90.6%,研发投入分别占营收的15%、19%及11%。
造车新势力营业费用对比(蓝鲸汽车制图)
李斌在蔚来财报会上表示,2022年,蔚来围绕长期竞争力,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充换电和销售服务网络布局、全球市场开拓等方面投入,并取得重要进展。
经过持续多年的投入,蔚来的自研体系布局已经成型,研发费用保持在每季度30亿-35亿元,并提升研发体系化效率。通过规模化投入,蔚来初步构建了垂直整合能力,在李斌看来,垂直整合能力对于蔚来在长期实现25%以上的毛利率非常重要。
理想方面也在业绩会上提出,将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理想汽车CFO李铁补充道,在挑战千亿营收的过程中,理想汽车将更加关注研发投入和财务指标的平衡。
在此前召开的2022年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表示,公司将通过平台模块化和技术创新这两个方向来推进降本。
何小鹏称,“在过去的时间里面,小鹏的技术研发主要将研究方向放在性能和功能优先,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研发能力会更多体现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成本大幅降低。我们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执行路线图,通过技术创新、配置优化等多种手段,从今年到明年实现自动驾驶的Bom成本超过50%成本下降,使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达到约25%的成本下降。”
新车型上市、新技术研发、价格调整、车主权益升级......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造车新势力正通过多种方式构筑护城河,其产品力、服务力背书形成的品牌效应也将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