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秦朔朋友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一年轻力:年轻人迭代,快速复苏力象征
(资料图)
我去现场感受了一下“微博之夜”,特意选择地铁出行,是因为下午就从微博上听说,现场粉丝追星应援,如海如潮,经过自发演绎和官方引导,已经变成了“内娱粉丝运动会”场面,理性与热情平衡了。各个粉丝团执旗流动,守着他们的偶像。
我从中华艺术宫地铁口出来,听到警察和安保说,“往前走,往前走,这里不要拍照,前方才是风景……”三年来,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年轻女孩。观察这些年轻人,其实也是“风景”——追逐自己的偶像需要极大的体力心力,勇敢面对生活怀有热情也是美德。这样生活才有韧性、自然具有修复重塑能力。
是啊,年轻力等于快速复苏力。永远年轻,永远沸腾。微博之夜成为一种标志,代表三年来停停走走的文娱线下活动开始有了起跑的积极愉悦的姿态。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将要举行的活动包括王源、梁静茹、任贤齐等的演唱会。
这个快接近二十年的老牌盛宴,证明了年轻人永远在,他们永远在追光,他们还是经济社会最强大的活力来源。
我感应到了一个最鲜明的特征——流水的年轻,铁打的微博。
微博之夜就是年轻力的蓄力场、呈现之湖,不,是涌动之海。每年所有的线上线下流量的奥义都汇聚到这里,其秘诀就是——
中国的年轻人,年轻力在哪儿?在微博、在微博之夜。
微博吸引的永远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批人,能在微博之夜充分涌现、涌动的,是一代又一代20岁左右的年轻人,新鲜的年轻血液,他们在更迭、流动,他们才是这个故事的引擎,是长期生命力,所以他们托举起了一代代的人物、事件、作品和IP们。
2009年刚有微博的时候,我就是最初的那代20岁出头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上面日更,我们85后、90后已经步入新中年,从微博之夜的场内外就可以看出,气氛都是95后、00后调动的。
《微博2020用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就年龄代际来看,微博90后、00后用户数量最多,该群体合集占比80%。微博用户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从性别上看,90后、00后年轻女性用户占比较高,尤其00后更为显著。23~30岁年龄占比人数最多,高达40%左右;18~22岁、31~40岁、16~17岁、41岁及以上年龄,分别是35%,14%,6%,5%。微博用户年龄较为年轻,主流就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数据如此,现场也是如此,从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场内、场外来看,主流就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执着的女孩们。
微博仍然是主流社会舆论场。最近的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为5.86亿,同比净增约1300万用户,平均日活跃用户为2.52亿,同比净增约300万用户。在这个流量增长越来越难、越来越贵的时候,还能保持逆势增长,只能说明微博永远年轻,永远热情。微博之夜,年轻人的盛宴,Young and beautiful。
前阿里巴巴CEO、嘉御基金创始人,长期关注新消费和做新消费投资的卫哲说,10年前,他们关注85后,现在关注95后,过几年关注05后,始终是25岁左右即将成为主流的人群。这个年龄段就是新消费的诞生之地,只有专注打透一个年龄段,才会享受到由它向上、向下年龄段的溢出价值。
微博永远在发现新的年轻人,新的年轻人也主动涌入微博,双向奔赴,共创自己感兴趣的主流、正念的内容。年轻人永远会涌入,无论是向上探(最新最潮最前沿的人物、作品、事件),还是向下探(三四线以下城市人群占比50%),年轻人一定会来微博“探索+定居”一阵,然后在微博之夜加入狂欢,他们有各自喜欢的人物、精神,有各自难忘的记忆、事件,有这个阶段的共识、回忆和凝聚力。张艺谋在微博之夜的舞台上说,你看满台都是年轻人!
微博就是新消费、新趋势、新价值的诞生之地。微博之夜,已经不止局限在文娱领域,还包括航天、体育、电竞等等,都是年轻主流人群特别关注的领域。微博吸引的人永远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人,相当于每天有超过2亿年轻人在微博上(按平均日活跃用户为2.52亿,80%是年轻人简单计算)。
永远的20多岁的年轻人,活跃在微博上,一直能集中反映年轻人的话题、精神面向、人文关怀等等。微博也随之一起迭代、更新,屹立不倒,能从沉寂继续崛起。微博的发展,有它的源头,有它的流向,有它暂时的归属,也有它的再生循环。
而微博之夜,就是不断再生循环之后,有恒久动力的能量场。这是一个有自我传统和日益积累的魅力的公共平台,年轻人的疯狂、热烈、理性、感性元素同在。
第一IP包容性:传统魅力+长期主义+韧性
老牌盛宴,是经典的、有情结的、有自我传统的,还有经历过起起伏伏、风风雨雨之后,顽强屹立的那种特殊魅力和成熟性格的,于是具有了一种时代稀缺性,一种包容各方面、各领域的IP集合:
传承的vs.新生的
保守的vs.先锋的
中心化的vs.去中心化的
碎片的vs.系统的
集体的vs.个人的
公共性的vs.私人的……
种种相互对立又统一的IP集合都聚集在这里。因为微博有门户基因,又有博客基因,还有移动互联网基因,所以显得丰富多彩,兼容并包,这个是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只有时间沉淀和迭代意识之下才能产生的。
在这个平台同样有着内娱的“常青树”情结,你看今年的微博KING和微博QUEEN,是怀旧的“李逍遥和赵灵儿”(胡歌和刘亦菲)的十年之约。岁月的痕迹是有魅力的,然而还能不断迭代更新,这不就是微博存在意义的象征么?
微博之夜自2004年开始,从PC互联网时代,流传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保留了传统又不断吸收新的概念,它本身就是个时代记录仪。
另外,它每年都在创新,在包容式发展,展现了各行各业,各种世态世面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作品、新精神。它的存在已经是一种以人物、作品、事件、价值为核心的IP梳理机制、发现机制。这本身就有长期主义的情怀,就是记录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的人物、作品和精神。
从2003年新浪网络盛典开始,它始终坚持每年挖掘和盘点全年热门事件及热点人物,历经19年的发展,已成为互联网界最具传播基础、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典之一。19年以来,从单一的新闻评选逐渐发展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的综合类盘点。而盘点其实是一种社会组织条理与效率,是基于共识和感情的。
凭借对关系百姓民生、国家政策、民族情怀等大事件的关注,微博成为弘扬时代精神、引领向上正能量趋势、凸显人民英雄榜样的重要载体。微博做到了全方位指标要求的落实。
同时,凭借在文娱行业的正向价值影响力,年度各项优质作品和优秀艺人奖项也成为文娱行业的风向标。
这里充满了新老的结合和碰撞,平衡了媒体、社交、娱乐、粉丝、名人、商业、公益等等因素。而且这些元素,是随着时光变迁、时代需要不断添加的,但不是机械地添加,而是随物赋形、有机融合进去的。
碎片化时代,已经忘记了整合和盘点,没有系统性的记忆、总体氛围感的呈现,使得人们失去了很多集体记忆和同理共情能力。
我研究了从新浪200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到2022年微博之夜的历程。每一年都在变化,变中也有不变的。年度人物、作品(电视、电影)等等是不变的,中间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包括2004年就出现电竞元素(年度职业玩家);2005年出现环保元素;2006年出现城市元素(到现在城市题材还是很火热的);2007年出现公益元素;2008年,加入了企业家元素;2009年之后,微博诞生,微博之夜,显得更有品牌力和聚焦力,比如2010年,有了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微博KING、微博QUEEN和年度微博热词等等。
微博2009年诞生后,让人物分类更加细致。2011年各个领域出现了典型的IP人物,不再仅限于明星,其他领域的杰出代表都是明星般存在,比如企业领袖、感召力人物、作家、文化人物、跨界人物、原创大王等等都泛明星化了。2012年,还推出了风尚人物、风雅人物、风范人物、风云人物等等;2013年,有了男神女神。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年度人物体系、谱系越来越丰富,展示了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在各个领域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探索和挖掘自身潜力。
2019年推出十年影响力组合、演员、音乐人等等,又有了长期主义的基调,选题细密、丰富,包罗万象。IP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另外也越来越能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因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好内容好IP一定会诞生,显示了IP生成机制的韧性。
如今的微博生态,是16.7万+的政务微博,1.8万+的媒体微博,200万+的名人+KOL微博,以及175万+的企业微博。热搜、超话、视频号、直播、电商,一个都不少,这个平台的衍生能力随着时代变迁也越来越强。
第一各界关注力:元IP、总IP值形象的衡量器
移动互联网时代诞生和崛起的新平台,强调的是分散化、去中心化,算法和AI优化是其主要的引导力量。而微博及微博之夜,还有很多上面所说的历史人文的积淀,以及它适应了算法和AI之后,将两部分的力量结合起来,线上线下融合得更好。
以微博之夜为代表的线下力量,正好是线上力量的一次集中投射,我们总是不能衡量到底有多少IP集合,总IP值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了,其实微博之夜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器。
没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很难有这份情怀,也很难组织起这么庞大的IP人物群体共同加入盛宴,因为这是一个传统的荣光,是有独特的魅力的,主流大咖、常青树们都认这个平台。
刚好微博还能发挥这个集合的力量,只有从传统中来,有积淀、有共识、有认同感,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各界IP的整合。不然分散、碎片的圈层文化之下,谁也不了解谁,谁也不能自然地融合进别的圈层。
我们现在都在强调AI优化,其实微博之夜本身就是一种优化好的呈现。一次性辐射风马牛不相及的各个领域,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
微博之夜承载着社会、媒体、公益等内容,微博的价值早已实现多元化,远非一场纯粹意义的娱乐秀可以涵盖。微博之夜不仅是互联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风向标和晴雨表,更是对整个中国一年来具有深刻影响力的社会热点的总结和判断,明星、名流、企业家,云集于此,一起提供正念、正能量、正路、正趋势。
说微博之夜是整体IP影响力业界NO.1,是毋庸置疑的。微博之夜进入倒计时的一段时间内,网上就会有大量的媒体、网友、企业、机构等自发讨论、热搜不断,全民期待度一直拉满,各个IP人物都自带流量,各种“河流”水到渠成,自发汇入“微博之夜”的湖泊海洋之中——这个网民、明星、品牌一年一度最具期待感、共鸣感的大型盛典之中。
第一“顶级明星阵容+最好的作品集”:高能量好榜样
微博之夜的明星参与度高,是公认的、毋庸置疑的,且长期不变的。年轻人最热衷的明星们,几乎都在这里,它每年都会把半个娱乐圈都请进来。而现在的重点是,娱乐圈的主流话题,也变成了是否有好作品,而非简单流量。
微博之夜能吸引号称“娱乐圈集体团建”的顶级豪华阵容,堪称行业盛宴,颇具含金量的多个奖项,成为业界认可的风向标。
微博在娱乐方面,一直具有绝对优势。微博入驻了1万多个明星,700多个明星工作室,拥有全域娱乐媒体生态,有官方矩阵账号198个,覆盖4亿多粉丝。并且微博形成了影剧综音纪录片IP生态,包括微博电影之夜、微博音乐盛典、微博视界大会、非正式跨年派对、最美表演、光环之下、微博跨年狂欢节、微博综艺/电视剧大赏等。微博成功地将电影、电视剧、音乐、短视频等在平台的热度,转化为真实的票房、收视率、转发收藏数据等等。
去年网络清朗行动,娱乐圈其实面临较大的压力,微博的引导在于,坚持正念善意,引导文娱生态进行重塑,强化“明星”与作品之间的绑定,于是,相关的热度和流量还在微博。
它不仅可以展现明星个人生活、进行粉丝互动、“明星+作品”的模式,还让微博成为作品宣发的首选平台。成为第一,是名副其实。海量的用户规模加上平台裂变式的传播特性,推动众多娱乐事件、娱乐作品在微博迅速成为全民话题。
让明星用作品说话,是由机制保障的。微博的青云计划,促进明星的演技、口碑、流量的统一与融合,助力演员市场与影视剧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微博目前仍然是事件、作品发酵、出圈的首要场域。它是口碑发酵主阵地,比如影评发酵、视频征稿、超话联动、实况热聊等,都是从不同角度赋能作品。今天调动参与感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做内容、做话题、做传播的过程全部开放,将原本处于接收末端的用户拽进创作前段,共同构建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可共同成长的营销世界。
微博用户擅长且热衷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声,让自己喜欢的作品和明星刷出存在感。根据《2022微博娱乐白皮书》显示,全民瞌糖的氛围和产出内容带动作品热度飙升,“顾盼生辉”“苍兰夫妇”等都出过圈。此外,内娱考古等新潮流也涌起,年轻人永远能制造新概念、新热点、新名词,让社会氛围偏于积极主动创新。
高能量好榜样,通过这样那样的实验、计划等等,让明星和作品更能正面影响年轻人。这也是各个群体共同价值、目标的追求。
第一全领域大事件盘点:唯一性
纵观其他平台的网络盛典,只有微博可以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全领域盘点,浓缩了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其综合性和全面性,已经超越微博之夜本身。
其他平台的盘点盛典都只有文娱方面,微博之夜包含社会类奖项和人物,体现了多元价值。特别是今年这一届,航天、政务、体育、电竞、公益五个社会类奖项,都在文娱之前,更强调的是内容的多元性、丰富性、引导性。背后引申出来的是微博在社会影响力上的优势。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属性让多种声音广泛发声,在广泛的讨论中,让普通人与宏大的社会事件产生关联,提升了普通人的参与感和共鸣力。同时,凝聚共识,释放出时代潮流的正向引领力。
今年的航天大事还可以跟影视作品结合起来讨论,虚实结合,更有力量,科幻大片与现实中的奇迹,本就是梦想的原动力。今年的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是神舟十五号发射、梦天实验舱、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等。
微博之夜,仰望星空,是一种传统,话题能超过10亿以上关注,这是很大的爱国力量来源和体现。
同时,微博之夜也不失活泼性,尊重年轻人的个性。比如微博年度影响力电竞赛事,获奖的是2022英雄联盟赛事,2022KPL王者荣耀职业赛,其实电竞一直是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也能激发年轻人的爱国主义;微博年度影响力体育人物和微博年度影响力体育团队,自然有着去年的最多话题人物,任子威、谷爱凌和女篮等等。今年最激动人心的是微博公益十年,十年同行的盘点,敏感响应敏感、智慧欣赏智慧,公益令人明心见性、善于共情。
根据《2022年微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仅在2022年,微公益平台新上线了897个公益项目,覆盖应急救灾、医疗救助、儿童女性保护、教育助学、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七大领域;近500万微博网友捐赠善款约8000万元,43万人次加入月捐计划;6000多家公益官微发博近35万条,阅读曝光量37.5亿。
过往十年,已经有超过4600万网友通过微公益平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25000个项目累计捐助7亿元。
微博之夜的基因和血统,就是关注年度大事件。如今形成比较系统的严肃、活泼氛围的融合,传统、现代的融合,让人觉得微博就是个胸怀广阔的融合平台。
第一长短经:品牌短期破圈力和长期在场感
依托微博之夜的强大品牌效应,在短时间内达到流量和热度的巅峰,借势IP活动释放自身品牌价值,其实已经是品牌所共同认知的。任何场合,两微一抖都是最佳主场,两微之中,只有微博有微博之夜。
品牌与微博合作不仅能带给品牌跨圈层的曝光和展现,还可以增加用户的认知和互动,达到品牌价值的长期塑造。
微博之夜的特效,就在于短期破圈+长期在场的长短经效能。平台IP活动+企业品牌的营销模式也成为企业放大品牌、突围破圈的优选手段。
很多企业会选择跟微博之夜这种IP大活动进行合作,看重的是微博之夜是流量的中心、话题热度的中心,能借势营销,最大化让品牌在短时间内破圈,以及提升品牌的长期在场感。这个背后体现的是微博的营销价值。
以蒙牛为例,冠名微博之夜,先有高密度预热、花样传播,互动场景、聚焦场景等等,短期破圈,长期能收获强关联,形成“微博之夜词云-代言人高热度-品牌强关联”的能力圈,同时能够连接国民情感,捆绑全年热点扩散品牌影响力。
总结
二十年,是我观察一个公司、一个品牌、一个机构、一个大活动等等的最基本观察期,长期主义之下,其实它们不会老去,反而会产生新的生存和发展哲学。所谓:跋山涉水我注六经,气定神闲六经注我。
如今的微博之夜,是第一年轻力聚集场、第一IP包容性、各界关注、明星参与、全领域盘点、品牌客户借势的狂欢节,它的TOP级实力,还在迭代更新。这个互联网IP活动界的春晚,不断在寻找新定义和新价值。
来自新商纪,发布者:新商纪管理员,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times.net/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