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几年医美行业的发展,国内医美行业增速持续领先于全球增速。经历疫情的低谷后,医美行业在复苏的同时,也进入了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业转型之际,曾经耀眼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SY.US)已然掉队,能否重回增长“快车道”,成为摆在所有投资者面前的疑问。
从2019年上市之初的光鲜亮丽,到如今的门庭冷落,曾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在二级市场步履维艰。在上市之初触及22.8美元的高点后,新氧的股价就一路下行,自2022年开始一直在3美元以下徘徊,甚至收到纳斯达克发出的退市警示函。
运营数据全面下滑,用户正在“逃离”?
2022年,尽管医美行业受到疫情与监管的双重压力,行业整体业绩仍大部分实现增长。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3日,在21家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医疗美容概念上市公司中,有1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占比约六成;13家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部分企业营收同比增速超20%;8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在一向以高毛利、高景气度而闻名的医美赛道,新氧2022年的成绩单则显得有些“拿不出手”。
据财报披露,新氧2022年总营收为12.579亿元人民币(约为1.824亿美元),同比下跌25.7%;净亏损6555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84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为2220万元,而前一年净利润为1.395亿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营收下跌、亏损扩大的同时,新氧营销成本也有所回落,行政成本则有所上升。销售和营销费用为4.721亿元,同比下降40.4%,主要因与品牌推广和用户获取活动相关的费用减少;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602亿元,同比增长3.2%,主要因人事费和专业服务费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平台最为核心的运营数据上,新氧出现了全方位的大幅下滑。2022年第四季度,移动端平均MAU(移动端平均月活用户数)为400万,2021年同期为740万;平台上的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4274家,2021年同期为5327家;平台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1489家,2021年同期为2085家。
付费用户快速流失、付费意愿下降,表明新氧的获客与盈利能力正在减弱。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还要从业务层面来分析。
主业“内外交困”,进军行业上游
新氧的定位为互联网医美平台,其商业模式大致为通过媒体、社区内容吸引医美用户,并从中撮合客户与商家的交易。
从新氧的收入结构来看,信息服务和其他收入为8.885亿,同比下滑31.9%,主要由于付费医疗服务提供者订阅信息服务的数量减少;预订服务收入为1.287亿元,同比下滑53.4%,主要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与公司采取了向最终用户提供更高补贴的运营战略。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新氧的资讯服务和预订服务主要为向医美商家收取的广告费及公司撮合交易后收取的佣金,属于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两者同步大幅下滑,导致公司2022年业绩受到严重拖累。
从外因看,长期以来,国内医美行业存在准入门槛较低、准入条件不严格、服务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2022年国内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持续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大力整治医美行业乱象,严厉打击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随着监管趋严,医美机构获客难度与成本也随之增加,对广告投放更加谨慎。
另一方面,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正强势进入医美领域,再度挤压新氧这一类医美撮合平台的利润空间。如阿里联合众多医美行业机构发布天猫医美“焕新计划”,抖音开始对医美业务开放认证资质……平台所具备的本地生活服务属性与精准捕捉潜在消费者的流量,将对新氧等平台形成强劲威胁。
从内因看,近年来,新氧管理层频繁“换血”,COO刘逍、CMO胡冠中、CFO于敏和CTO李学健等多名高管接连因个人原因离职,管理层变动无疑让市场对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更添忧虑。
在媒体层面,新氧平台持续爆出管理不善问题,如新京报《新氧APP商家涉售违禁药,“变美日记”可造假》一文中提到新氧平台上有医美机构线上低价引流却拒绝用户验药、医美机构线下私售违禁药等乱象;做空机构Blue
Orca亦曾发布报告指出,平台存在财务造假,虚增订单数据并夸大了广告收入等。
医美行业涉及医疗手术,违规操作轻则令客户毁容、重则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性、规范性和透明性是获取消费者信任的关键。
近年来,为了发掘新增长点,新氧尝试探索了许多新路径,如2021年公司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进军医美器械领域。沟通医美产业链中上游、降低营业成本、拓展产业链生态,这原本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然而,时至今日,这笔交易仍未能给新氧业绩带来明显的增长动力。
业绩显示,2022年奇致激光营业总收入为2.44亿元,同比增长0.7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84.82万元,同比增长6.02%。增长层面的乏力,显然难以填补新氧主业下滑所造成的利润“黑洞”。
转型产业互联网,成色几何?
2023年2月,新氧董事长兼CEO金星公开发布公司新的发展战略:从医美电商平台向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并正式推出新氧优享、新氧快享、新氧专享三大创新业务,全方位赋能医美机构、医美厂商和医美医生。
据悉,新氧将着重投身医美行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解决优质医美供应链路不畅的问题。2021年至2022,新氧已先后取得数个行业上游品牌的代理权,如面部年轻化类医美项目微拉美、玻尿酸爆品爱拉丝提等。
具体而言,新氧优享以“星级方案、星级医生、星级服务、星级保障、星级网络”的五星级轻医美为理念,新氧快享业务通过快享好价、快享便利、快享保障三大用户服务打造透明化、轻量化、标准化轻医美消费模式,新氧专享业务针对个性化医美需求的用户而量身定制服务。
医美行业中上游市场往往技术壁垒高、从而盈利能力强,而下游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新氧此次的转型或许正是行业环境所迫。然而,立志打通上游的新氧2022年的研发费用为2.351亿元,较2021年的2.866亿元同比下降18.0%。且不提公司此番转型能否取得成功,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供给持续增加,医美赛道的上游红利或许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
小结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对于2023年第一季度,新氧预计总收入将在2.9亿元人民币(4200万美元)至3.1亿元人民币(4490万美元)之间,较2022年同期分别下降3.4%和增长3.2%。
业绩增长乏力,这样的收入指引并不能令投资者满意。在增长乏力的背后,如何提升品牌声誉、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更是新氧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