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 内容页

石仕凯:铁肩膀扛起硬担当

来源:东方资讯 2023-08-16 02:33:07

本报记者 谢义将实习生 李欣

“这些年村子里的面貌焕然一新,离不开我们的兵支书,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敢想敢干,又勇于创新,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场河村村民石佩勇兴奋地说。

石仕凯是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1年12月参军入伍,1996年退伍,2003年毅然选择投身建设家乡,20年的时间里,他参与着、带领着毛南山乡群众实现家乡的完美蜕变。


(资料图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石仕凯将工作重心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地理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按照“户有作坊、村有产业”的布局,大力发展毛南贡柚、辣椒、蓝莓等产业。

“发展产业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总要有人去做。”石仕凯说干就干,结合“三带”做法推广,探索创新“党总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主动领办产业项目,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入驻企业达成合作,签订民族产业订单,让独具毛南特色的土布、刺绣、香囊等民族工艺品走出小山村、进入大市场。

同时,以交懂寨产业环线为基础,打造一条集民俗文化体验、精品水果采摘、农耕文化、垂钓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环线,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已发展蔬菜种植440亩,发放劳务费10万余元,毛南贡柚示范点100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解决好村民事务管不好、矛盾纠纷调解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是基层工作绕不过去的难题,石仕凯为此一度头大过,但退伍不褪色,面对困难,他选择了迎难而上。

毛南族一直有“议榔”传统,石仕凯充分挖掘毛南族传统文化底蕴,和村“两委”创新探索出“村民动议、村委商议、乡镇决议”的“三议”工作法,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治能力。同时,持续深化平塘县委“党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1+1”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各联户单元能动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河道保护、乱搭乱建、林木管护等治理工作。

在联户单元的组织下,群众自发实行排班制度,定期开展一次村寨环境卫生保洁,基层治理成效不断突显。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不仅美化了村寨,村民意识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场河村“颜值”越来越“靓”,乡风越来越文明。

“我们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必须要守护、传承好我们的‘瑰宝’。”场河村群众大部分是毛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毛南族人,石仕凯深知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性。

为把毛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他和村两委着力打造独具毛南风情特色的村寨街巷和工坊院落,将毛南山歌、打猴鼓舞、毛南语等毛南文化“瑰宝”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推进毛南民族歌舞、民族语言进校园,让独具民族特色的迎春节、火把节、赶坡节、女儿节、町褪节等民族节庆在交融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不一样的‘战场’,不一样的‘身份’,但不变的是立场,是情怀。”20年过去了,石仕凯表示将继续发扬军人本色,说干就干,干出毛南山乡的精彩。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