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 内容页

北海市委政法委带领村民在盐碱地上“闯”出一条致富路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2023-08-30 16:14:14

驻村第一书记走访指导小棚对虾养殖。


【资料图】

行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的千亩小棚对虾养殖示范基地,放眼眺望,目光所及是一排排小棚整齐划一;近观棚内,流水潺潺,制氧机吹荡起阵阵涟漪……如此产业兴旺的情景,得益于北海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帮扶后盾单位,他们拓展思路、革新观念,深挖该村特色产业增收潜力点,多途径推进稳就业、增收入、促稳定工作,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

“今年的第一造虾已销售一空,正在抓紧修棚后投放新一批虾苗,预计明年春节前上市。”近日,记者在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的千亩小棚养虾示范基地采访时,北海高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树龙高兴地说。

2021年以来,北海高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虾塘土地流转发包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客商进驻建设产业基地,推动小棚对虾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目前,该项目一期在群珠村已建成小棚约3200个、面积约450亩,带动该村脱贫户200多人就业,预计年产值1800万元。

10多年前,刘树龙到群珠村承包撂荒的盐碱地进行对虾养殖,平均每亩年产量最多700公斤,成功率较低。小棚对虾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大面积池塘露天养殖,经济发展前景可观。北海市委政法委多次派出工作人员到基地调研走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经常到现场为养殖户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为当地村民提供技术培训,提升对虾的养殖水平。

小棚对虾养殖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就业的同时,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径,并引起传统养殖户和脱贫户的浓厚兴趣。群珠村叶学斌一家脱贫后,在驻村队员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小棚养虾,年收入近10万元,盖起了新楼房。

北海市委政法委还组织农业、海洋部门帮助群珠村合理有效综合开发沿海滩涂,并与从事海水养殖的相关企业接洽商谈,加大小棚养虾产业的投入。

小棚对虾养殖项目自2021年落地闸口镇群珠村以来,项目方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先后整合约3000亩鱼塘、虾塘,全部用于小棚对虾养殖,不仅改变了群珠村“小、散、乱”的传统养殖模式,还给周边村民、合作社提供先进的养殖技术。该村集体经济项目从2020年的6个发展到8个,2022年村集体收入增长至33万多元。

多管齐下,抓发展促增收,筑牢乡村产业发展之路。2021年,北海市委政法委牵头开展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广西合天宝龙食品有限公司在群珠村打造合浦县闸口镇海鸭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示范基地总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约1.5亿元,通过购入鸭苗进行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养殖,生产出售海鸭蛋。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养殖海鸭约100万羽,年产值约3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年人均增收4.2万元以上。

如今,放眼海鸭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海鸭成群结队地在池塘中游弋、觅食、嬉戏。此前,养殖基地是一个荒废的水塘,进出只有一条泥路,物资运输十分不便。北海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在多方协调下,争取相关配套资金近400万元,对基地进行了“三通一平”,“现在道路修好了,水电畅通了,鸭蛋运输破损率减少了。”项目负责人李代峰高兴地说。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捡蛋、喂料、消毒,月工资3200元,有了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在基地工作的脱贫户钟胜青说。

北海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班子专题会听取驻村工作汇报,指定分管领导定期进村入户进行调研指导,对发现可能影响乡村振兴、社会稳定等苗头性、敏感性问题及时集体研究解决。

在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北海市委政法委积极发挥后盾单位作用,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完善村基础设施,持续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瓶颈问题。

精准施策,落实各项帮扶惠农政策,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群珠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23万元;2022年动员脱贫户实施猪、牛、对虾、花生、玉米等特色产业种植养殖,年底完成验收60户,已拨付奖补资金51户21.68万元;向3000多名村民发放村集体经济福利费9.5万多元,确保村民对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应补尽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2021年以来,北海市委政法委全力以赴抓好群珠村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7月,北海市委政法委被评为全区2021至2022年度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先进集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