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以“科技的力量:智能 智慧 智创”为主题的“科技传播百人谈”启动仪式及首场活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和中国日报社共同成立的国际科技传播研究院主办。据了解,“科技传播百人谈”活动将邀请中外科技界、传播界、学术界共同围绕国际科技传播展开交流对话,为对外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促进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做好国际科技传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表示:“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强的担当,推动科技传播工作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同时,他认为,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要增强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受众分析和定位,不断创新科技传播的理念、方法、手段。“我们要增强故事意识,在讲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注重情感表达和价值引导,讲好中国在基础研究、前沿探索、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步,讲好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治理、促进人类福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担当。”
启动仪式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方新表示,科技传播是一种传播科技信息和知识的活动。她认为,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构建迅捷、高效的科技传播网络,不仅对科技传播、社会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且对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养极为重要,“科学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使人类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分享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的实际案例,该中心研制并分享可持续发展目标数据产品,进而完成SDG指标评估、发布国家报告,为实现世界命运与共做出实际行动。
Evelyne Bischof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作为国际学者,她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中国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成就和技术发展的快速步伐,并期待科学家在医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科技无国界的合作氛围。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胡正荣所长表示,要从价值追求、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做好中国科技的国际传播,讲述科技赋能传播和传播赋能科技的双向奔赴。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刘守训认为,应在社会实践和在知识生产层面挖掘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莫天安则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角度,表达了保持国际协作与共享学习精神的重要性。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直属中国科协,是面向公众,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精神传播、技术成果传播、创新文化传播的国家级科学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举办,通过对话科技工作者,展现出中国加强科技传播的时代意义,体现出科学界对科技传播工作的探索,并呈现出中国科技传播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