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沉寂许久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再次站到了台前。在发布大模型“序列猴子”不久,出门问问再次传出即将递表港交所的消息。
这家曾经在智能手表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人工智能公司不断随着历史的沿革变化发展战略,经历了大规模扩张与人员业务收缩以后,在当下ChatGPT概念的热潮下,再次企图翻起浪花。
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在智能音箱等领域因面临巨头竞争败下阵来的出门问问,在大模型领域同样面临巨头竞争,这次它能坚持多久还需进一步观察。
一再推迟的IPO
2012年,李志飞从美国Google回国创业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出门问问。
公开资料显示,在此之前,李志飞拥有非常不错的履历,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的他曾是Google总部Research Scientist(谷歌翻译开发者,自然语言处理及人工智能专家,世界主流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主要开发者)。
出门问问起初吸引了一众投资者,其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4月,出门问问共完成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海纳亚洲、圆美光电、歌尔声学、Google、大众汽车集团,累计融资额超2.55亿美元,还与Google、大众汽车集团均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至今,该公司已经有6年未宣布获得融资。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志飞对融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他称出门问问近期不考虑融资,不需要外部融资也能支撑研发投入。
此外,李志飞还表示,出门问问当下拥有足够的钱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不会为了融资去给资本讲很多故事,某种程度上迎合资本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变形。”
而关于出门问问的具体盈利数字,该公司从未对外公开透露。
一直以来,李志飞也一直有将出门问问上市的计划。据搜狐新闻报道,早在2017年,李志飞就曾表示计划两年内寻求IPO,彼时他称或许会在美国或香港上市,2018年11月接受采访时又称,计划在2019年底或2020年上半年考虑上市。
2019年,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出门问问即将获得融资,使其在IPO之前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正寻求筹集1亿美元资金,并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彼时,对于融资消息,出门问问表示不予置评,但对于在科创板上市则表示“我们感兴趣,有计划上”。随后的4年,出门问问上市一直没了消息。
直到今年4月,据IPO早知道报道,出门问问最快第二季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记者就此向出门问问方面发送邮件询问,截至发稿前对方未回应。
不断调整的发展战略
根据出门问问官网的介绍,其最初的使命是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下一代人机交互体验的消费级产品。最开始,出门问问以智能手表品类切入,2015年6月,出门问问发布了第一款软硬结合的中国智能手表TicWatch,一年后,第二代智能手表TicWatch 2发布。
面向To C消费级场景,出门问问陆续推出了出门问问手机App、AI智能手表TicWatch系列、AI真无线智能耳机TicPods系列、智能后视镜TicMirror、智能音箱TicKasa系列等人工智能软硬结合产品。
在2018年之前的6年时间,出门问问表示,兴奋地看到AI行业的爆发,所探索的方向为“软硬结合”、“AI+可穿戴”。2018年,该公司开启了ToC和ToB双轮驱动的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化战略,成为AI可穿戴全球品牌;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战略。
时间线拉回到2018年5月24日,彼时出门问问在战略新品发布会上一口气面向消费级市场发布了涵盖可穿戴和智能家居场景的四款新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音箱与智能耳机。同时,面对企业级市场,还发布了首款已量产的AI语音芯片模组“问芯”。此外,其还宣布2018年将在全国范围新开20家线下智能体验店。
在这个过程中,该公司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疯狂扩张,但好景不长,风头无两的出门问问在2019年之后迎来了至暗时刻。
出门问问不仅精简了业务线,将内部评估没有商业价值、投入无法支撑一个可持续业务模式的产品线全部停掉,只保留智能手表、智能车载2个产品线,还将20家线下门店全部关停。由此,该公司员工规模大幅度收缩,从千人直接腰斩。
“坦白讲,那时候非常激进,也可以说有点狂妄。在做智能音箱之前,我们对竞争是无感的。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与巨头的竞争非常可怕。”李志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李志飞坦言,2019年也是他和公司发展的一个低谷期。据李志飞透露,2020年又进行了一轮大的调整,甚至可以说这一年是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2020年OpenAI的GPT-3横空出世后带来行业巨变,直接推动了我信仰的转变,让我见到了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的可能,我也重新燃起了探索AGI的兴趣。”李志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
如今,在出门问问的官网,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使命是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让人和机器的交互更自然。
“序列猴子”再次面临大厂竞争
4月20日,出门问问宣布内测探索大模型“序列猴子”,基于“序列猴子”大模型,该公司内测探索了多款面向创作者的AIGC产品及应用,为创作者构建一站式CoPilot产品矩阵,包括AI写作平台“奇妙文”、AI绘画平台“言之画”、AI配音平台“魔音工坊”、数字人视频与直播平台“奇妙元”。
据官方介绍,“序列猴子”是一款具备多模态生成能力的大语言模型,能力体系包含知识、数学、对话、逻辑、推理以及规划六个维度,并能支持文字、图片、语音以及3D内容的生成。
然而李志飞也坦言,目前“序列猴子”与GPT-4仍有明显的差距,如果GPT-4能拿到100分,那么“序列猴子”则只有50分。不过,他也表示,该模型已经超过预期。“‘序列猴子’在训练过程中已经展现出了‘涌现’能力,目前正处于‘顿悟’阶段,未来提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李志飞称,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首先是创作者,然后是B端,然后才是C端。他透露,在创作者方面出门问问提供付费服务,B端主要提供定制大模型服务,提供个性化答案。
据出门问问介绍,目前其已实现技术、产品、商业化的三位一体,注册用户超500万,全球付费用户超百万。
在ChatGPT概念的热潮下,不仅仅是国外科技巨头,国产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大模型。百度于3月份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巴巴推出通义千问、华为发布盘古NLP模型、腾讯推出混元、商汤发布日日新,不仅如此,国内的AI创新企业也相继布局大模型,该领域呈百花齐放态势。
由此可见,“序列猴子”势必要和出门问问当年的智能音箱等产品一样面临巨头竞争。除此之外,多家券商在研报中表示,国内大模型存在进展不及预期、应用层产品进度不及预期、应用层商业模式推广不及预期以及人工智能相关政策风险。
对此,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分析称,原本在人工智能上布局多年、拥有相当经验的大厂,在大模型平台的搭建和构架上,其拥有资金和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领跑优势,并可能在随后赛道上,围绕自身平台优势,进行有效差异化,创业公司基本无望在大模型平台上跟上已经先行多年的大厂。但是大模型平台之战尽管属于大厂,其结果也必然是惨烈,往往也不过个位数的留存者。
张书乐建议称,创新创业企业可以在大模型的应用上进行突破,就类似游戏公司通过运用虚幻引擎、Unity来创造自己的游戏精品一般,在更多的应用集赛道上垂直深耕,挖掘属于自己的商业化之路。道路选择不同,其面对的战局也将不同,科技巨头也有负重前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