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 > > 内容页

【聚看点】“三交三好”铸团结 “五嵌六共”促和谐 多民族融荣与共促发展

来源: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2023-05-07 07:16:09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民族元素,体现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代帝王庙,象征了汉、蒙、藏民族团结的妙应寺白塔,历史悠久的牛街清真寺,近期对外开放的蒙藏学校旧址,都是民族融合的见证。5月6日是北京市“民族团结日”。近年来,西城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实施“红墙先锋工程”,以“‘三交三好’铸团结、‘五嵌六共’促和谐”为工作重点,构建多民族融荣与共的社会治理“同心圆”,提升西城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资料图)

蒙藏学校旧址外设置了民族团结标识

1

探索空间嵌入工作新模式

促进共居共学

和合动力空间位于牛街西里二区9号楼二层,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内设联、聚、融、享、领五大主题空间,是西城区服务功能最全,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多方获益”空间。

和合动力空间成各民族居民日常生活的共同场所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合动力空间主题场馆搭建,依据服务主体及服务内容确定。“联空间”以资源共链为主,是企业联盟、共商发展的重要场所。“聚空间”以民族文化发展为根基,引入VR实景体验。“融空间”开设培训讲座、沙龙活动,为多方会谈交流提供平台支持。“享空间”跳出城市喧嚣,开设心理咨询室、读书角,将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领空间”从满足本地需求出发,开办居民会客厅,提供多元化服务。

2018年,牛街提出“和而不同、和羹之美、和合共生”的和合民族发展理念,在空间打造中,嵌入基层治理元素。疫情期间,和合动力空间积极开辟线上直播渠道,帮助商户销售滞留商品,持续加大地区饮食文化影响力。为进一步讲好地区故事,和合动力空间聚合力打造“民生一条街”,记录地区发展变化、志愿达人热心服务瞬间、历史名人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和合动力空间持续拓展空间规模,创新推出“云空间”,通过线上投票、居民共治、专家点评等方式为空间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牛街“民族团结杯”足球赛激战正酣

西城区民族宗教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空间是各民族成员日常生活、生产与学习的共同场所,是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场域。当前,空间的类型已由传统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演化为物理、社会、信息多元空间。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未来西城民族工作还将尝试以常住外来人口空间嵌入为主。

据悉,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工作空间领域探索与建设,西城区将继续优化民族文化空间建设,鼓励探索空间嵌入先进经验与新模式,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逐步使街道、小区、楼群、楼栋、单元不同民族群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向真正形成守望相助、互帮互扶、亲如一家、密不可分的城市民族共同体努力。

2

打造文化嵌入工作新载体

推动共事共乐

近年来,西城区坚持“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理念,依托全区道德大讲堂、云课堂、党群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市民活动中心、城区公园等场所,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节日、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和党建、团建、精神文明创建等时间节点,通过每年举办大型文旅节活动,搭建起各族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亲身参与的中华传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共事共乐。

德胜街道民族团结嘉年华活动中少数民族穿着传统服饰亮相

在刚刚发布的《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三年规划(2023年-2025年)》中,德胜街道将与北京七中共同筹备“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届时,不同民族的学生将身着本民族特色服饰进行体育展演,齐心协力为团队荣誉奋进拼搏。德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一年举办一次,具体时间参照北京七中校园运动会开办时间。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广外街道则将基层党建融入地区统战“同心圆”,实现抱团发力,同向做功。在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广外街道推出“同读一本书”茶伴书香阅读分享会,38位社区统战工作人员与近百名地区居民、两新党组织成员相约红莲书苑,沉浸式体验西城红墙历史文化。白纸坊街道结合本地“红楼”文化,搭载春日列车,打造“绘纸鸢探红楼”活动,非遗传承人在大观园内,现场讲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新街口、展览路、月坛街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日常工作中,通过周末卫生大扫除、便民服务日等常态化工作,持续深化影响,营造团结、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下一步,西城区将不断深化品牌建设,在原有传统品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各族群众同庆传统节、同吃团结饭、同照全家福、同建好友群等联谊活动。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融合宣传载体,发挥短视频、微信、客户端等网络媒体“滴灌式”宣传作用。相关街道、社区将积极开设风俗介绍、歌舞展演等文化专栏,通过楼宇数字终端、手机客户端等传播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岁末年终之际,西城区将根据各地区民族品牌发展特色提炼精髓,形成民族团结爱国故事汇编。

3

拓展经济嵌入工作新思路

做好结合整合

近年来,西城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区域内清真品牌众多、影响力巨大、社会需求广泛的特点,打造品牌效应,服务各族群众,在宣传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动辖区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北京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有14个享誉京城的中华老字号品牌、31家直营经营网点。其中包括鸿宾楼、烤肉季、烤肉宛、又一顺、老西安饭庄、西来顺、护国寺清真小吃等7个清真品牌,清真经营网点15个。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城区,大部分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

在西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北京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连续服务政府重大活动,包括北京APEC会议、冬残奥会,受到了广泛好评。而今,蓬勃发展的聚德华天清真企业已成为首都民族经济的知名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企业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将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企业规章制度中,强化“民族工作无小事”意识。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民族企业品牌影响力,西城区积极推动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鼓励老字号走进社区,近距离为民服务。据悉,北京聚德华天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申报了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烤肉宛的烤牛肉和烤肉季的烤羊肉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护国寺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在企业名厨进社区活动中,鸿宾楼、烤肉宛、又一顺、护国寺清真小吃等老字号派出大厨到社区教授菜品制作,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西城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各民族共生互补的经济纽带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未来,西城区将坚持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这一路径,创新工作理念,锻造特色经营品牌,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品化和便利性,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切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4

构建社会嵌入工作新格局

营造共建共享

还没走进大栅栏街道和平门外东街5号楼,老远就能看见门口“共筑中国梦”5个字。“真没想到我们小区能变得这么美。”今年80岁的谢福爱望着门前标语和党建宣传栏感慨万千。

位于大栅栏地区的和平门外东街5号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这栋楼在“前三门”住宅群中并不起眼。但在过去,这里的房子很“抢手”。时光荏苒,新楼变成旧院。几十年的风雨侵蚀让这里变成了老旧小区,水管堵塞、楼道脏乱、配套设施陈旧。

各民族住户合力扮靓楼门

小院逐渐破败,有些老住户搬走了。与此同时,希望老楼改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楼门长挨家挨户征集居民意见,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为楼院改造献计献策。社区组织居民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居民的事居民议”,就如何改造、提升楼门环境,共同探讨治理之策。社区以居民议事协商会为平台,加强社区内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激发居民主人翁精神,提升居民自治意识。

去年,5号楼立体化“党建四合院”正式亮相。走进小区,路面平整。暖阳下,不少老人坐在小马扎上歇脚。小院按照“一个楼门一个特色”的原则,打造了党建、廉政、爱心、环保、励志楼门。

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说,社区党委还充分发动党员和楼门长作用,各族群众团结一心,组织成立了楼门文明志愿者队伍,负责维护楼门文化宣传展示成果、定期清理楼道环境卫生、定期检查“爱心小屋”内共享物品的使用情况等,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将服务落实在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

如今,各民族居民以楼门为单位,积极进行家园建设,在日常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了解。西城区坚持推动全区社会结构互嵌融合,把“思想、服务、文化、氛围”融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发展中。建立健全“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四个百分百”和“四融六有”的工作标准,不断推进三级网络,即:推动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民族工作机制100%建立,工作网络100%覆盖,人员力量配备100%到位,工作职责100%落实。切实做到“四融六有”:把民族工作融入党建引领、融入日常履职、融入基层治理、融入群众工作,做到有机制、有队伍、有台账、有举措、有特色、有成效,使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真正“实起来”“转起来”。

5

开辟心理嵌入工作新境界

践行融合联合

共同的心理认同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心理嵌入的重点是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对本民族的认同,另一个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西城常抓不懈的根本任务,旨在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金融街“红石榴读书角”促进各民族居民间相互了解

近日,金融街街道整合20个社区及西城晶华、长安兴融等党群服务中心书屋资源,精心打造了22个“红石榴读书角”。居民在读书角阅读各民族相关书籍,举办读书分享主题活动,增进民族了解。

近日,丰融园社区“红石榴读书角”精心布置,举办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在这场分享会上,5位分享者各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相依而坐,气氛轻松融洽。大家时而听听他人的分享,时而聊聊自己的感悟。

60岁的马筱琳是读书角的“常客”,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居民,她喜欢和大家分享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这次分享会上她就主要谈了自己对于《中国各民族》的阅读感悟。“少数民族有很多传统特色节日,像开斋节就是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通过学习宣传,有利于各族文化进一步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除了丰融园社区,其他19个社区也纷纷在读书角开展自己的活动。宏汇园社区读书分享会上,社区志愿者为居民讲解民族团结进步相关政策,用笛卡尔的名句“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谈话”为主题,鼓励居民把自己喜欢的书籍与大家分享、交流。

金融街街道工作人员刘承志介绍,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落到实处,街道将指导各社区结合实际,以读书角为阵地,以图书为载体,以阅读为媒介,以服务为纽带,广泛开展“民族政策解读”“读书沙龙”“文化交流”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架起学习的桥梁,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融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各民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中国政协文史馆专家王一海介绍,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各要素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今,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已成为西城人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要把握好这五个维度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六个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文字:程林琳 张怡飒

图片:姜灏

最近更新